close

鴻山越墓.jpg  

鴻山越墓發掘報告

南京博物院、江蘇省考古研究所、無錫市錫山區文物管理委員會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ISBN:7-5010-2171-6

頁數:375頁

定價:480(RMB)


目錄: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一節 老墳墩(DII)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二節 鄒家墩(DIV)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三節 曹家墳(DIII)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四節 杜家墳(DV)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五節 萬家墳(DVI)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六節 老虎墩(DI)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七節 邱承墩(DVII)墓葬形制與隨葬遺物

第三章 相關問題的討論

第一節 墓葬國屬
第二節 墓葬年代
第三節 墓葬等級
第四節 墓主推斷
第五節 禮器研究
第六節 樂器研究
第七節 玉器研究
第八節 結語

附錄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碳十四年代測定報告    
附錄二 無錫鴻山越墓出土青瓷的分析研究    
英文提要

個人閱讀摘記:

本套發掘報告(另有三本出土禮器、樂器、玉器圖錄)刊載了2001年至2005年間,相關考古工作單位於無錫鴻山鎮發掘七座土墩墓的成果。發掘者首先對鴻山鎮區進行了廣泛探查,釐清當地土墩墓分布概況,將墓葬規模分為四等(小型、中型、大型與特大型),並發現該地通常是大型土墩與其東向的中型土墩配套成組,在發掘區內最西邊的是孤立特大土墩「邱承墩」,其東北至東南,更有數組呈扇形排列的土墩群圍繞。報告認為此現象顯示越人尚西的風習。

報告認為鴻山越墓時代為越王勾踐時期(473-468),其中邱承墩墓主身分等同中原諸侯,即越之大夫,故該墓群可能為范蠡或文種族墓。而鴻山越墓群顯示越國貴族的等級已有定制。

由於大批隨葬品出土,吳、越兩國墓葬可訂出更準確的判別標準。越墓以仿銅青瓷(硬陶)禮器、樂器以及玉器隨葬,與吳國墓葬普遍出土青銅禮樂器和車馬兵器之俗有明顯差異。

越墓禮器基本組合為「鼎、豆、壺」,數量與中原周制有別,主要以材質(青瓷、硬陶與泥陶)區別等級。青瓷角形器的發現,以及其相對獨立的擺放位置,使得報告推測其與璧形器象徵陰陽。「陶胎琉璃釉盤蛇玲瓏球形器」更被視為象徵越國王權或神權的禮器。

象徵性極高的玉器,概屬小件配飾,發掘報告認為越人繼承良渚文化的陰線細刻技巧,並將之發展為「微雕」。

鴻山越墓出土文物也顯示許多來自中原或徐、楚文化的影響。例如墓葬所出五璜、五環玉器便是受中原影響,但龍形璜則與楚國相似。越式樂器仿中原體制設立「特懸」之制,蛇飾懸鼓座型制也類同於舒城九里墩鼓座。至於硬陶圈足爐盤則是受徐影響,江西靖安曾出土同類自銘器。

鴻山越墓群是近年越文化考古的重要資料,大量隨葬器物不單釐清過往吳越文化難以區別的窘境,也讓「越禮(制)」研究成為可能。發掘小組另行出版名為《鴻山越墓出土禮器》的圖錄,不同於一般圖錄以文物材質或實用導向為名,似乎也是著眼於「越禮」角度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ros 的頭像
    poros

    郢爰楚貝

    por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